鐘祖欽:不忘初心勤履職
寧德網消息(夏斌) 霞浦縣三沙鎮(zhèn)東山村黨總支書記鐘祖欽是寧德市、霞浦縣人大代表。20多年來,他不辜負群眾和選民的殷切期望,帶領鄉(xiāng)親們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和脫貧致富奔小康事業(yè),取得了顯著成效。
讓村莊靚起來
地處霞浦縣三沙鎮(zhèn)西部的東山村,共有1個自然村,413戶1560人,是老區(qū)、少數民族村,其中畬族人口1150人。東山村是整村搬遷集中安置的少數民族村寨,也是縣級扶貧開發(fā)重點村。群眾收入以紫菜養(yǎng)殖加工、近海捕撈、農業(yè)種植、就近務工等為主。
2009年,東山村借助茅草屋改造,集中搬遷建設了二坑、三坪兩個“造福工程”新村小區(qū)。新村建成了,但基礎設施卻很薄弱。鐘祖欽經常奔走求助于上級相關部門。短短幾年時間,東山村結合新農村、美麗鄉(xiāng)村和特色村寨建設,累計投入660多萬元,先后完成了飲水工程改造、村道路面硬化、綠化、東山溪河道整治、休閑廣場、老人活動中心建設、沿街立面改造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得到徹底改善。
在完善主村基礎設施的同時,鐘祖欽也把眼光投向墩柄自然村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建設上,力促全村均衡發(fā)展。
流經村旁的大龍溪,因溪岸年久失修,常鬧水患。鐘祖欽爭取水利建設項目資金800多萬元,對溪岸等部位進行大規(guī)模整修。整修后的大龍溪流域,既確保了過洪安全,又為村中增添了新的休閑景點。
讓“錢袋”鼓起來
房子新了,環(huán)境美了,但村民的收入依然偏少。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僅5000多元。當年,鐘祖欽和村中另外8位年輕的經濟能人,聯合成立了專營紫菜養(yǎng)殖、加工、銷售的“淳盛農民專業(yè)合作社”。
“借助合作社這個平臺,吸引和引導村民入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打破傳統紫菜養(yǎng)殖模式,抱團發(fā)展,做大做強這一傳統主導產業(yè),讓鄉(xiāng)親們共同增收致富。”鐘祖欽說,合作社在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用工盡量向村民傾斜,尤其是貧困村民,實施精準扶貧,有效增加群眾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為解決紫菜養(yǎng)殖用毛竹做插桿這一難題,鐘祖欽帶領大伙不斷嘗試解決辦法。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最終與江蘇一家玻璃鋼企業(yè)取得合作意向,用玻璃鋼撐桿替代毛竹,進行深海紫菜養(yǎng)殖試驗獲得成功。該項目還被列入福建省財政支持農業(yè)科技推廣示范項目、縣現代農業(yè)實施項目等。2014年,淳盛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被農業(yè)部授予“國家農業(yè)合作社示范社”。
目前,全村共有85戶村民從事紫菜養(yǎng)殖,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值3100多萬元。全村共合資創(chuàng)辦紫菜加工廠14家,年產紫菜干品1000多噸,產值8000多萬元,村民收入明顯增加。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鐘祖欽和村委一班人立足實際村情,多方尋找發(fā)展項目。東山、二坑、三坪等村實行村村聯建,共投入100多萬元,建設倉儲設施,可為村集體增收12萬元。
2016年,東山村人均純收入達1165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0多萬元。
讓民意順起來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鐘祖欽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改變落后面貌的同時,不忘初心,順應民意,勤奮履職。
2017年1月,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鐘祖欽和其他幾名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加強三沙馬拉松賽道建設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部分賽道進行了規(guī)范整修。
為解決紫菜養(yǎng)殖存在的技術問題和示范基地建設問題,在霞浦縣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鐘祖欽和其他代表提出了《關于紫菜養(yǎng)殖技術的培訓和養(yǎng)殖示范基地培育的建議》,得到縣海洋與漁業(yè)部門的重視,加強了技術培訓和示范基地建設。
當選人大代表以來,鐘祖欽單獨或聯合其他代表,共向各級人大會議提出意見、建議議案9件,有效傳遞了民情民意。
在鐘祖欽的帶領下,近年來,東山村先后獲得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縣級“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霞浦”先進村和“平安霞浦”平安村等多項榮譽。
責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