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溪兩岸獨特的中秋習俗
寧德網(wǎng)消息(江良熱) 聞名遐邇的屏南萬安橋,一頭連著長橋村,一頭連著長新村,這兩個村子隔溪相望。亙古流淌在兩村之間的龍江溪,見證了許多往事,也帶走了許多記憶,但過去盛行于兩村之間的中秋節(jié)獨特的射箭、盤詩等習俗,還清晰地留在老人們的腦海中。
在過去,每年臨近中秋時節(jié),兩村的孩子們就開始忙著為中秋射箭做準備。此時,正是收割黃麻時節(jié),孩子們把剝過皮的黃麻稈收集起來曬干,以備中秋節(jié)做箭桿之用;用毛竹片作弓,搓麻繩或者棕繩為弦;還要砍來發(fā)竹,截成一寸來長的小段,套在黃麻稈上作箭簇。
中秋晚上,孩子們早早吃過晚飯,便帶上早已準備好的弓箭,紛紛來到溪邊,在兩岸各燃起一堆火,就開始你來我往的射箭游戲。先將點燃的香線插在箭簇上,然后才向?qū)Π渡淙?。如果香線用完,就直接將露出竹管的黃麻稈點燃再射。因為射的是火箭,對方會看見,可以閃避,不至于傷人。如果不點火,對岸看不到,那就成了暗箭了。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用暗箭容易射著人,所以雙方約定只射火箭,不用暗箭。箭射光了,還沒盡興,雙方就開始扔小石子。
扔完了小石子,武戲也就唱完了,接下來雙方就開始唱文戲——盤詩。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光小孩子,就連村里的老人也興趣盎然地加入進來。比起射箭、扔石子,盤詩更富有文化氣息。所盤的詩的內(nèi)容,有取材于三國等歷史典故的,也有取材于身邊所見的。中國真無愧于“詩歌的國度”的美譽,這些村野童叟,都能出口成詩。遺憾的是,當時村里識字的人不多,這些詩歌通常是口耳相傳,據(jù)說只有少數(shù)人有詩本,所以久而久之,這些詩歌難免就失傳了。盤詩起先比的是文化、學識,比到后面,詩盡詞窮,就會出現(xiàn)不雅的歪詩,這時候雙方都覺得沒意思,于是就各自散了。
中秋這些活動的參與者兩村各有上百人,但通常只有男子參加,女子頂多看看熱鬧,旁觀一會兒就先散了。這些活動一直持續(xù)三天方休。
我問村里的老人,這些活動有沒有什么深意?他們回答說,也沒有什么深意。按他們的理解,主要是當時人們的文化生活貧乏,沒有什么娛樂節(jié)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往往都是吃過晚飯之后早早就睡覺了。中秋佳節(jié),又有黃麻稈之便,所以人們抓住時機,好好玩一把。這種習俗到底始于何年?村里的老人們也不懂,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蛟S是因為有人違反規(guī)則射傷對方,或許是因為村民們漸漸不種植黃麻了,或許是因為電視等的出現(xiàn)和普及,使得人們的文化生活日漸豐富,那些習俗對孩子們的吸引力漸漸消失,才導致最終被廢棄。
責任編輯: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