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永遠溫馨的朦朧
——杜運燮詩歌作品選登
杜運燮部分作品集書影
杜運燮簡介
杜運燮(1918—2002年),現(xiàn)當代著名詩人,中共黨員。祖籍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鎮(zhèn)瑞巖村。1918年生于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在馬來西亞讀完小學、初中后,回國讀高中。1939年入昆明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1940年開始發(fā)表詩歌。成名作長詩《滇緬公路》受到朱自清、聞一多贊賞。1946年,出版《詩四十首》。他和辛笛、穆旦等人的詩作將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結(jié)合起來,在二十世紀40年代中國新詩中別具一格。1943—1945年,在美國空軍志愿大隊(飛虎隊)和位于印度比哈爾邦藍伽的美國“中國駐印軍訓練中心”任翻譯。1945年于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后,歷任重慶、香港報刊編輯,新加坡中學教師。1951年進新華社國際部工作,先后任編輯、翻譯。曾一度務(wù)農(nóng),后任山西師院外語系教師、系主任。1979年3月回北京新華社國際部工作,先后任《環(huán)球》雜志副總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研究生導師,新華社國際部譯審。1980年發(fā)表新詩《秋》,引發(fā)“朦朧詩”大討論。1981年與詩友出版《九葉集》,另著有詩集、散文集多部,詩作被收錄十多種中外詩選本,多篇散文入選馬來西亞華文學校教材,詩歌《井》被收錄我國人教版高中課程。杜運燮是“九葉詩派”重要成員,被稱為“詩壇的智者與頑童”,為新詩的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
編者按
今年3月17日是著名詩人杜運燮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杜運燮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九葉詩派”的重要詩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后,詩歌創(chuàng)作步入另一高峰期,詩作《秋》引發(fā)“朦朧詩”大討論,對中國新詩發(fā)展產(chǎn)生過較大影響。在這里,我們就以滿目的詩行,來紀念這位閩東籍的歸僑詩人。
粗糙的夜
路燈的黃光,一條條
在多水壑的小巷里被嚴重地扭曲;
一個賣元宵的過去了,
一個老乞婆抱著孩子的囈語過去了,
一只瘦伶仃的黑狗過去了,
夜巷窮而病,
難見不可憐的地方。
今夜的天是低而重的,
一兩顆灰黃的星像帶膿的小瘡,
大風亂撥著樹的頭發(fā),
小山像在暴風雨的海洋上。
別再有一葉迷途的破漁船啊,
那個洋車夫已把深街走得更荒涼了。
再試想,帶滿腔憤懣的年青人
踏進一個后方崎嶇的夜,
路燈吊死者的眼睛……
(寫于1940年,是作者最早發(fā)表的詩作。)
滇緬公路
不要說這只是簡單的現(xiàn)實;
試想沒有血脈的軀體,沒有油管的
機器;你們該起來歌頌:就是他們,
(營養(yǎng)不足,半裸體,掙扎在死亡的邊沿)
就是他們,冒著饑寒與瘧蚊的襲擊,
每天不讓太陽占先,從匆促搭蓋的
土穴草窠里出來,揮動起原始的
鍬鏟,不惜僅有的血汗,一厘一分地
為民族爭取平坦,爭取自由的呼吸。
歌唱呵,你們,就要自由的人民,
路給我們希望與幸福,而就是他們
(還帶著沉重的枷鎖而任人播弄)
給我們明朗的信念,光明閃爍在眼前。
我們都記得無知而勇敢的犧牲,
永在陰謀剝削而支持享受的一群,
與一種新聲音在響,一個新世界在到來,
如同不會忘記時代是怎樣無情,
一個浪頭,一個輪齒都是清楚的教訓。
看,那就是,那就是他們不朽的化身:
穿過高壽的森林,經(jīng)過萬千年風霜
與期待的山嶺,蠻橫如野獸的激流,
以及神秘如地獄的瘧蚊大本營,……
就用勇敢而善良的血汗與忍耐
踩過一切阻擋,走出來,走出來,
給戰(zhàn)斗疲倦的中國送鮮美的海風,
送熱烈的鼓勵,送血,送一切,于是
這堅韌的民族更英勇,開始歡笑:
“我起來了,我起來了,我已經(jīng)自由!”
路永遠使我們興奮,都來歌唱呵!
這是重要的日子,幸福就在手頭。
看它,風一樣有力,航過綠色的田野,
蛇一樣輕靈,從茂密的草木間
盤上高山的背脊,飄行在云流中,
儼然在飛機的坐艙里,發(fā)現(xiàn)新的世界,
而又鷹一般敏捷,畫幾個優(yōu)美的圓弧
降落下箕形的溪谷,傾聽村落里
安息前歡愉的匆促,輕煙的朦朧中
溢著親密的呼喚,人性的溫暖,
于是更懶散,沿著水流緩緩走向城市。
而,就在粗糙的寒夜里;荒冷
而空洞,也一樣負著全民族的
食糧:載重車的黃眼滿山搜索,
搜索著跑向人民的渴望;
沉重的橡皮輪不絕滾動著,
人民興奮的脈搏,每一塊石子
一樣覺得為勝利盡忠而驕傲:
微笑了,在滿足而微笑著的星月下面,
微笑了,在豪華的凱旋日子的好夢里。
征服了黑暗就是光明,它曉得;
你看,黎明紅色消息已寫在
每一片云上,攢涌著多少興奮的頭顱,
七色的光在忙碌調(diào)整布景的效果,
星子在奔走,鳥兒在轉(zhuǎn)身睜眼,
遠處沿著山頂閃著新彈的棉花,
滇緬公路得萬物朝氣的鼓勵,
狂歡地引負遠方來的貨物,
上峰頂看霧,看山坡上的日出,
修路工人在草露上打欠伸,“好早??!”
早??!好早?。÷飞系膲m土還沒有
大群的起來追逐,辛勤的農(nóng)夫
因為太疲勞,肌肉還需要松弛,
牧羊的小孩正在純潔的忘卻中,
城里人還在重復他們枯燥的舊夢,
而它,就引著成群各種形狀的影子
在荒廢久年的森林草叢間飛奔:
一切在飛奔,不準許任何人停留,
遠方的星球被轉(zhuǎn)下地平線,
擁擠著房屋的城市已到面前,
可是它,不能停,還要走,還要走,
整個民族在等待,需要它的負載。
(作者的成名作之一,1942年1月寫于昆明)
無題
山暗下來,樹擠成一堆,
花草再沒有顏色;
親愛的,你的眸子更黑,
更亮:在燒灼我的脈搏。
請再掀動你的嘴唇,
我要更多的眩暈:我們
已在地球的旋轉(zhuǎn)里,
帶著燦爛的星群。
原諒我一再給自己下命令
又撤消,不斷在咀咒;
站著警察的城里飄來嘎聲:
有時威脅,有時訴苦;
但現(xiàn)在,親愛的,只向遠飛,
讓我們?nèi)芙?,讓我們懺?/p>
那性急的不祥哭泣,
和那可恥的妒忌。
讓我們像那細白的兩朵云,
更遠更輕,終于消失
在平靜的藍色里,人們再不能
批評他們的羅曼史,
泛濫而無法疏導,我們
就靠緊,回憶幸福,美麗的夢,
在無言的相接里交流,
看黃昏的朦朧悄悄被帶走。
(標題又作《不是情詩》,1942年寫于昆明)
井
我是靜默。幾片草葉,
小小的天空飄幾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諧的世界。
是你們在饑渴的時候,
離開了溫暖,前來淘汲,
才瞥見你們滿面的煩憂。
但我只好被摒棄于溫暖
之外,滿足于荒涼的寂寞:有孤獨
才能保持永遠澄澈的豐滿。
你們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靈深處
讓四方飄落的花葉腐爛。
你們也只能擾亂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來自黑暗的地層,
那里我才與無邊的宇宙相聯(lián)。
你們可用垃圾來使我被遺棄,
但我將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滌
它們,我將永遠還是我自己:
靜默,清澈,簡單而虔誠,
絕不逃避,也不興奮,
微雨來的時候,也苦笑幾聲。
(1944年寫于昆明,當前已被收錄人教版高中課程)
夜
今夜我忽然發(fā)現(xiàn)
樹有另一種美麗:
它為我撐起一面
藍色純絲的天空;
零亂的葉與葉中間,
爭長著玲瓏星子,
落葉的禿枝挑著
最圓最圓的金月。
葉片飄然飛下來,
仿佛遠方的面孔,
一到地面發(fā)出“殺”,
我才聽見絮語的風。
風從遠處村里來,
帶著質(zhì)樸的羞澀;
狗傷風了,人多仇恨,
牛群相偎著顫栗。
兩只幽默的黑鳥,
不絕地學人打鼾,
忽然又大笑一聲,
飛入朦朧的深山。
以為我是個知音,
奏起所有的新曲,
悲觀得令我傷心。
夜深了,心沉得深,
深處究竟比較冷,
壓力大,心覺得疼,
想變做雄雞大叫幾聲。
(1944年寫于印度)
鄉(xiāng)愁
雨后黃昏抒情的細筆
在平靜的河沿遲疑;
水花流不絕:終敲出鄉(xiāng)聲,
橋后閑山是那種靛藍。
行人都向著笑眼的虹,
家的路,牛羊隨意搖鈴鐺
涉水,歸鳥浮沉呼喝,云彩
在一旁快樂又忽然掩面啜泣。
母親抱著孩子看半個月亮
在水里破碎的邊沿,小窗燈火
從水底走近我,傷風的吠聲里
有人帶疲倦的笑容回到家門。
(1944年寫于印度)
秋
連鴿哨也發(fā)出成熟的音調(diào),
過去了,那陣雨喧鬧的夏季。
不再想那嚴峻的悶熱的考驗,
危險游泳中的細節(jié)回憶。
經(jīng)歷過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葉成長中的扭曲和受傷,
這些枝條在烈日下也狂熱過,
差點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現(xiàn)在,平易的天空沒有浮云,
山川明凈,視野格外寬遠;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節(jié)呵,
河水也像是來自更深處的源泉。
紊亂的氣流經(jīng)過發(fā)酵,
在山谷里釀成透明的好酒;
吹來的是第幾陣秋意?醉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葉深深染透。
街樹也用紅顏色暗示點什么,
自行車的車輪閃射著朝氣;
塔吊的長臂在高空指向遠方,
秋陽在上面掃描豐收的信息。
(寫于1979年秋,發(fā)表于《詩刊》1980年1月號,曾掀起“朦朧詩”大討論?!对娍?017年1月號上半月刊“經(jīng)典重讀”欄目推出此詩)
種子
年輕時,我悄悄地
把一粒種子
埋在心靈深處的貧瘠泥土里。
后來竟然完全把它忘記,
沒有去澆水,也沒有護理。
到了晚年,
坐在窗下眺望,
忽然看到它已經(jīng)枝葉多姿,
隨風吟唱,
長成像夢一般的記憶。
現(xiàn)在它成為我的良伴,
并在我的心靈深處的土地里
又埋下新的種子。
(收錄于1988年出版的《晚稻集》)
祥瑞的山村
——為新修瑞巖村杜氏族譜而作
最早,只是一片荒涼的小山坡
腳下流過山泉的潺潺聲
一個人,一家人,幾家人來了
于是就有了炊煙裊裊的小山村
山不在高,村不在大
有了好山好水好稻田
開拓者像水車勤奮地勞作、守望
祥瑞的村子就越來越壯越好看。
對未來有信心的先行者留下老屋
留下后浪推前浪的人才
有的遠到外省外國扎根發(fā)展
瑞巖人的名字也遠播全世界。
尋根問祖是炎黃子孫的好傳統(tǒng)
地方志、族譜也是文明承傳的好見證
只要能發(fā)揚前輩勤勞發(fā)展的精神
小山村必將變?yōu)槊撎Q骨的瑞巖村
(2001年應(yīng)古田鄉(xiāng)親邀約寫于北京)
九種朦朧
1
荒山的低空
一葉獨舞
引來滿谷的白色朦朧
2
眺望遠處,再遠處
那赤壁的大片灰霧
決定10萬大軍成敗的
千古戲劇第一大朦朧
會給人多大的成就感啊
3
月下
對影成三人
朦朧中,那三人背后
好像總有第四人
4
整個公園里
唯有她那眼角的一點朦朧
像是鼓勵,又像嘲笑
怎么讀也讀不明白
5
斗室中,飯后一支煙
一圈一圈
都是漂泊的朦朧
卻能綻開“靈感”的花瓣
最后成長為自足的大千世界
6
炊煙一縷,朦朧一片
那是永遠溫馨的朦朧
呼兒喚女的“吃飯”聲
雞鴨爭先又呵護的回圈聲
都溶入帶香味的暮色中
7
還有另一種朦朧
從一首普普通通的白話詩中
有人能發(fā)現(xiàn)處處是“朦朧”
有的是“難懂”,有的是“不懂”
最終他歡呼:找到了“冠名權(quán)”
這種詩是詩史上獨一無二
可叫“朦朧體”!
8
還有一種思維也很奇特,從此
中國人掌握了“朦朧”的發(fā)明權(quán)
有了發(fā)明權(quán),就有“市場營銷權(quán)”
于是,這也朦朧,那也朦朧
最好懂的,也能變成名牌朦朧
9
回頭看歷史,有包袱形的大朦朧
上面留著斑斑點點,讓人拼湊
向前看未來,也是個包袱形的大朦朧
上面隱現(xiàn)著待解密的變數(shù)
我們掙扎著前進的“現(xiàn)代時”
也是個不斷變圓的朦朧
但只有前后兩個大朦朧
才能大聲喊叫
(寫于2002年,是作者在病榻上的封筆之作)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