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夢昕/寫意樓坪
時常聽友人說起她的故鄉(xiāng)樓坪,說那里有座很大的石門山,山腳下的村莊連門窗都有雕花,講究的人家還把花雕刻到外面的墻頭上。在我想象中,那一定是個很詩意的村莊。
終于,當我的腳步真實地踏進樓坪,看到村莊上空繚繞著久久不散的炊煙,看到村后山頂上那座碩大無朋的石門山,看到村里那些雕梁畫棟的古民居,那種視覺的沖擊和心底的波瀾,是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的。
樓坪是李墩鎮(zhèn)最為偏遠的行政村,位于周寧縣西部,與政和縣楊源鄉(xiāng)接壤,自古以來就是連接寧德、屏南、福安及政和的交通要沖,舊時有著“寧在樓坪站一站,不去外地吃雞蛋”的順口溜,足見其當年的富庶與繁華。村莊四面環(huán)山,村后綿延的青山間聳立著一面如削的巨大石壁,中段巖嶂突兀斷裂,形成一個整齊的缺口,相對相峙,似一道堅固的自然之門,故稱“石門山”。說起石門山,村里還流傳著一個遠古的故事,相傳石門山右側的鑼鼓巖專司鳴鑼之職,朝鳴鑼,石門開,夕鳴鑼,石門閉,石門左邊佇立一位嚴肅石人,專門監(jiān)管石門開閉。自洪荒以來,石門猶如一道巨型的天然屏障,守護著山腳下的樓坪古村,成了村民心中的一座圣山。樓坪先賢曾有詩云:“前曜呈奇后曜明,桄同日月兩爭瑩;為愁勝景遭幽暗,照出峰巒俾顯名。”
沿著村后新砌的石階順山勢蜿蜒而上,兩旁樹木疏枝搖曳,陽光無拘無束地流淌,不多時,便融入一片茫茫竹海之中。修長的竹,層層疊疊,于清風中搖曳著,輕盈曼妙,婀娜多姿。穿行其間,仰望前方絕頂,傾聽山澗淙淙,幾疑身在畫中。竹海盡頭乍然光亮處,有一小片開闊地,便是石門壁腳。一面摩天絕壁突兀而起,險峻挺拔,灰白的巖壁經(jīng)風沐雨,形如斧削。抬頭仰望,但見峭壁凌空,巍峨陡峭的石頂上古樹蒼蒼,藤蔓蜿蜒,在藍天下翁郁蒼翠。沿著石門右邊的小徑繼續(xù)前行,再繞過石壁背后的小道順勢而攀,便登上了石門之巔。放眼望去,青山逶迤盡收眼底,秀水縱橫激蕩心海。靜立石巔,俯身,感受大山涌起的溫柔;抬頭,接納來自石門的靈氣;閉眼,聆聽竹海陣陣的濤聲。心,漸漸融入一種空靈澄澈的境界。
相對上山而言,從石門左側下山的路雖狹窄卻平緩了許多,一路上怪石嶙峋,峰奇洞幽,更有諸多惟妙惟肖的自然景觀,如老虎巖、老君巖、紗帽巖、鑼鼓巖、三層嵯巖、石筍、旗山、田螺巖等。只要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它就會幻化成各種景象,在你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橫看成嶺側成峰,視角變了,石門山的美也更加別具一格。從仰望到平視再到近在咫尺,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觀望石門山雄壯挺拔的真容,曾經(jīng)縈繞在心里千回百轉的想象,與眼前的景致完整地融合在一起,更加觸動了我內心起伏的那份情思。
下得山來,我們開始在古村里游走,這里沒有車流人海,疏離了喧囂的現(xiàn)代氣息。一條小溪從村中蜿蜒流過,清清的,輕輕的,流過歷史,流經(jīng)今天,流向將來,告訴每一個來這里的人,古村祖輩人的故事和悠遠的歷史歲月。
村中街貫巷連,屋宇錯落。行走在幽深的巷道中,古樸厚重的青石板路,苔蘚攀附的斑駁土墻,飛檐翹角的古老民居,瞬間就將人拽進舊時的幽幽歲月。偶見三兩阿公阿婆,衣冠簡樸,神態(tài)怡然,或悠悠慢行,或門前靜坐,或與孫兒細語呢噥,打趣逗樂……恍然間就走進了陶公筆下的桃花源。
村中古民居多為土木結構,布局巧妙得體,大門多用大型青石構成的“石門倚”,且獨具特色,各有千秋。橫額、門楣與門柱上不僅雕刻著歷史人物和吉祥圖騰,還鏨刻有對聯(lián),對聯(lián)下方均有一對立體人物的“小香爐”,雖說從石料到配飾都不盡相同,但做工都極為考究、細致。當你倚著那一道道厚重的大門,看著院里那匠心獨運、技藝精湛的雕梁畫棟時,一定會驚嘆于其雕工之精美,想象構圖之豐富,還會情不自禁地走進,去觸摸那門窗雕花,去親密接觸那古老的精湛工藝。
這里的古民居幾乎集石雕、泥雕、木雕、名人牌匾、書法之大成,堪稱一座“藝術博物館”。這些雕梁畫棟不僅雕飾精美,且內容豐富,有花鳥人物、自然景觀、閑適生活或傳統(tǒng)倫理故事等,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古村中心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炮臺厝”,建造氣勢恢宏,堅固森嚴,墻基的石頭間隙用微薄的刀片都無法插入。我們踏進了炮臺厝幽暗的木樓梯,伴著一陣陣帶有節(jié)奏的木板吱嘎聲響,仿佛穿越了歷史的風塵脈絡。登上炮臺厝的頂樓,透過厚重的瞭望窗,眼前盡是錯落有致的屋頂,那高聳的馬頭墻,紋理分明,有梯形的,有弓形的,起伏在山區(qū)明麗的藍天之下,與遠處挺拔的石門山遙相輝映,顯得特別舒展和明澈。這座染盡歲月履痕的炮臺厝,樓身的彈痕仍依稀可辨,當年的威勢尚存,如今已成為古村一道歷史悠遠的符號和記憶。
樓坪古村,一頭連著繁華的舊夢,一頭連著石門山的傳說,默默填充著外來者的故事與行囊,收藏著每一個過客淡淡的牽懷。在這里,風是柔的,人們的愜意和幸福也寫在柔和的笑意里。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