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芳/兔臘肉的鄉(xiāng)情
寧德網(wǎng)(楊秀芳) “兔臘肉”是一道絕美的老古田美食。它和現(xiàn)今閩東人皆知的屏南“米燒兔”為同一食材,只是地域間叫法不同。小時候逢春節(jié)或參加宴席方能食之美味,心內以稀罕大食居之。
這稀罕緣于那時一年難得吃上一兩回,更勿論大塊朵頤。酒桌上一盤香氣直沁肺腑的姜絲兔臘肉一上桌,緊隨十多雙筷子虎視眈眈。待你爭我搶拿下,到手也就薄薄一兩片,細嚼慢品下肚滿口微辣熏香,心頭癢癢欲再食卻盤中空空,不過嘗嘗鮮罷了。若是家里過年臘上幾只兔子,掌廚長輩多半會留著正月招待客人,家里十多人口頂多炒半只享食,每人也僅吃上塊把。古田有一俗語:“少食多有味”,意即食物少才感覺好吃。這話成了物質匱乏年代大人安慰貪食小孩的話。因為少食才稀罕,難怪離鄉(xiāng)在外的古田人,提及家鄉(xiāng)兔臘肉便味蕾綻放,心潮涌動鄉(xiāng)愁漫溢。
這稀罕也緣于兔臘肉制作的奢侈與繁雜。若想獲得兔臘肉特有的熏香味,每次加工前得準備一口大鐵鍋,里頭倒入五六斤大米。米的上方架上竹篾條,一只只殺好的兔子平鋪碼放在竹篾條上,再罩上杉木鍋蓋。灶膛生火,聞聽鍋內噼里啪啦,不久米粒燒焦的青煙從鍋沿裊裊擠出。此時燒火者應時刻把握火候,控制灶膛生微或留余碳讓米煙絲絲盤繞潛滋暗滲進兔肉。大概熏焙三個鐘頭,得把兔子逐一翻面,再微熏一兩個小時,這樣熏烤出來的兔子黝黑香濃,冬天晾掛房梁下個把月也不會變質。
煮食方法因人因技而異,最傳統(tǒng)的也最讓人刻苦銘心之法乃姜絲爆炒兔臘肉。少時喜歡陪奶奶在灶間勞作,聽她講故事,偶爾也打下手做些輕便活。由此,姜絲爆炒兔臘肉這道菜熟稔于心。奶奶先用熱水洗凈兔臘肉上的油煙,再切成一厘米厚的肉片,放入燒開的油或開水中過下?lián)破馂r干。我則幫忙將糟姜洗去紅糟撕成細長條,再把蒜頭辣椒切成末,香蔥蒜葉切段。奶奶麻利地舀一勺豬油入鍋,油煙起時放入蒜頭辣椒末和鹽煸炒幾下,迅速倒入兔臘肉和姜絲進行爆炒,然后淋入自家釀的紅米酒,蓋上鍋蓋燜一分鐘,再添加白糖、醬油、米醋以及香蔥蒜葉翻炒入味,放少許味精就可以起鍋裝盤。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躍然眼前,我急急伸手捏一塊扔進嘴里,也不管滾燙只覺被難以名狀的幸福包裏。奶奶故意拍了我的手,責備我貪食,又特意夾了幾片好肉示意我坐灶門口吃。家里人多,奶奶厚愛我便待遇特殊,也多吃了幾片我奉為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兔臘肉了。不過也算勞動所得,煮食全程我得控制把火燒得旺旺的。
幾次回古田農村喝喜酒,期待能吃到兔臘肉這道菜,鄉(xiāng)親們說廚師怕制作麻煩,十多年沒用,心里有些隱隱的遺憾。去年過春節(jié),親戚來市里辦事,順道帶了兩只兔臘肉給我,簡直如獲至寶,有關兔臘肉回憶一幕幕交疊浮現(xiàn)。以為自己的思想境界觀念和少年的鄉(xiāng)村沒有任何交集,其實純樸的鄉(xiāng)情從未離開我的念想,就像兒時奶奶做兔臘肉的情景清晰如昨。暢暢快快地想了許多村里的人事,連兒時上棕樹摘果實玩過家家受傷的疼痛都被喚起……然后,在懷舊心緒里喜滋滋地著手爆炒兔臘肉了。
責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