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僑:華僑美食 異域風(fēng)味飄香
新鮮出爐的椰蓉糕。
咖喱雞
美食節(jié)
烏龜糕令人垂涎欲滴。
七層糕
寧德網(wǎng)消息(記者 林珺 實(shí)習(xí)生 莊燕萍 葉敏丹/文 王東東/圖)在美麗的東湖南岸,有個極富特色的華僑新村社區(qū),這里居住著從海外歸國的華僑,他們將國外的特色美食做法也帶回了寧德,并結(jié)合本地人的飲食習(xí)慣不斷創(chuàng)新、加以改進(jìn)。
10月14日,在華僑新村社區(qū),華僑新村美食協(xié)會舉辦了首屆美食節(jié),展出歸僑僑眷制作的白切雞、嗦哆湯、腸粉等東南亞特色美食,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品嘗。11月3日,記者一行來到華僑新村社區(qū),感受獨(dú)特的異域風(fēng)味小吃。
口感香滑的越南卷粉
華僑新村社區(qū)大門旁的一家越南風(fēng)味小吃店里,62歲的鄭亞六正在制作越南卷粉,先用勺子從身旁的桶里舀出米漿,均勻地?cái)傇谝豢跓徨伱芍募啿忌?蓋上鍋蓋幾秒鐘后,熱鍋的蒸汽就將米漿蒸成了一張薄薄的圓形粉片,她用抹上花生油的專用竹刀,手法嫻熟地將粉片從紗布上分離挑起,透明的粉片掛在竹刀上,沒有任何破洞;再趁熱往粉片里加入剁碎炒熟的肉末、香菇、木耳、筍等食材,卷成粉筒,所有動作一氣呵成。吃的時候,蘸上店里特有的肉汁,咬上一口,十分香滑爽口。
“我每天凌晨4點(diǎn)就起床磨米漿、炒餡料,米漿要磨三次才夠細(xì),做成的粉片又薄又不容易破,餡料也要新鮮,卷粉才會好吃。”鄭亞六說,制作簡單的越南卷粉,相傳是當(dāng)年滇越鐵路運(yùn)行后,一些越南百姓為了謀求生計(jì),在滇越線上賣的一種小吃,目前在寧德,只有在她的店里,才能品嘗到正宗的越南卷粉。除了越南卷粉,店里還有越南四方粽、越南雞絲粉、越南牛肉粉、越南叉燒粉等純越南口味的美食。
鄭亞六告訴記者,她的父母從小就去了越南,她在越南出生、長大,是家里的第6個孩子,她曾在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開過餐館。1978年時,鄭亞六獨(dú)自一人回到寧德,如今,她與丈夫、兒子一起經(jīng)營著這家小吃店,生意相當(dāng)不錯。
獨(dú)具特色的印尼糕點(diǎn)
“這是‘俺估’、這是‘歸郭際’、這是‘不咯綁干’……都是最有印尼風(fēng)味的糕點(diǎn)。”在華僑新村居民張國梅的廚房里,她如數(shù)家珍地向記者介紹道。
張國梅所說的這些糕點(diǎn)名稱,都是印尼話,分別代表烏龜糕、椰子糕和印尼烤粽。“我的父母都是印尼歸僑,所以家里的飲食都是印尼風(fēng)味,雖然我沒去過印尼,但在外婆、媽媽和姐姐手把手傳授下,我學(xué)會了這些印尼糕點(diǎn)的做法。”張國梅告訴記者。
張國梅所做的大部分糕點(diǎn),都會用到同一種材料,那就是芭蕉葉,“寧德的芭蕉葉很多,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采得到,采來以后清洗干凈,用開水燙過,可以用來當(dāng)粽葉,也可以用來蒸糕點(diǎn),這樣食物中也帶上了葉子的清香。”
與寧德的粽子不同,印尼烤粽只有成年男子的拇指粗,餡料是糯米和肉末,用四方的粽葉搓成手掌長的圓筒狀,兩頭用牙簽固定。“顧名思義,在印尼,烤粽和烤魚一樣,是放在燒烤架上用炭火烤的,現(xiàn)在就沒有那么講究了,用蒸、煮、煎的加熱法都可以。”張國梅說。
剛出鍋的烤粽芳香四溢、軟糯醇香,而與閩南、莆田等地的紅龜粿類似的“烏龜糕”、甜而不膩的椰子糕、有著七彩顏色的七層糕等,都是張國梅的“拿手活”,歸僑僑眷家里有孩子滿月等喜事時,都會來她這里訂上幾百個糕點(diǎn)送給親戚和街坊,快過年時,她也會做些印尼餅干、黃金糕、蜜蜂窩等糕點(diǎn)。
張國梅所做的印尼糕點(diǎn),融合了印尼傳統(tǒng)口味,也根據(jù)寧德人的口味進(jìn)行了改良。“有老一輩的印尼歸僑吃了糕點(diǎn)后,會教我一些更地道的做法,也有一些顧客會給些很好的建議,讓我的糕點(diǎn)更符合大眾的口味,這些我都虛心接受,希望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好吃的印尼糕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