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坂坑:“黨建+”打造“高顏值”鄉(xiāng)村
寧德網(wǎng)消息( 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鄭文敏)
走進周寧縣泗橋鄉(xiāng)坂坑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小樓、平整的村道和蔥郁的花草樹木。夕陽下,村民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談天說笑。
位于周寧西北部的坂坑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qū)村,全村現(xiàn)有總戶數(shù)440戶,總人口178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32人。過去由于交通閉塞、缺乏意識,村民常將垃圾亂扔,不是扔到門前溪里,就是隨手丟在路上,村莊環(huán)境“臟亂差”。
“每次回家看到的就是路邊垃圾堆、雞圈、豬圈一個接著一個,臭味難聞。”回憶起以前村里的景象,常年在外經(jīng)商的村民宋祖端不禁皺起了眉頭,“那時真的不愿意回去。”
“不能再這么下去了!”為了徹底改變村莊面貌,近年來,坂坑村以黨建帶村建,強化村莊人居環(huán)境整治,探索垃圾分類制度,助力脫貧攻堅,提高村民幸福感、獲得感。
開展村容村貌美化工程,坂坑村首先做“減法”,將街道兩側和群眾房前屋后的灰樓、柴火堆、違章搭建、農(nóng)具堆放點作為整治重點,消除亂搭建、亂堆放現(xiàn)象,同時實施了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項目。3年多來,該村共拆除茅房35座,整治危房16棟,清理亂堆亂放90余處,原來的3個“垃圾堆”改建成休閑廣場、休憩亭、公廁等。
環(huán)境整治成效初顯,坂坑村緊鑼密鼓做“加法”,帶領群眾在房前屋后打造“微花園”“微菜園”,扮靚山村。同時,制定了《村規(guī)民約》《村民垃圾處理責任》《保潔工作職責》等,鞏固人居環(huán)境整治成效。
人居環(huán)境整治過程中,坂坑村還堅持黨建引領,將垃圾分類納入基層黨建任務清單,出資35萬元,建設垃圾分類廠房,購進垃圾漚肥處理機、垃圾運輸三輪車等。
垃圾分類啟動初期,針對村民們參與意愿不高,該村實行分類收集到戶,責任明確的工作機制,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各包10戶,村兩委成員各包5戶,黨員一帶三,村民代表及小組長、六大員一帶一,進村入戶、手把手現(xiàn)場指導教學,將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到戶,并定期開展村民會議討論工作。
“每天都有人回收濕垃圾,家里蚊蟲都少了。”坂坑村村民黃琴說。每逢傍晚,伴著“茉莉花”的音樂,濕垃圾回收車在坂坑村巷穿梭,村民們循音而來,將廚余垃圾倒入清運車中。“在我們村,垃圾分類成了新時尚,大家都愿意比一比誰家做得好。”黃琴說。
為了讓垃圾分類常態(tài)長效,坂坑村出實招亮底牌,每月由村民進行初評,年底總評,評出一、二、三等獎予以獎勵,對做得比較好又未評上一、二、三等獎的村民,年終由村兩委進行慰問。
環(huán)境美了,村民樂了,紛紛由“要我做”變?yōu)?ldquo;我要做”,通過開展農(nóng)村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利用,坂坑村已實現(xiàn)群眾垃圾分類知曉率100%,村民配合垃圾分類上門收集達100%。
此外,坂坑村將人居環(huán)境整治和脫貧攻堅相結合,設置公益性崗位,優(yōu)先聘用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為保潔員,每月發(fā)放崗位補貼750元,帶動貧困戶實現(xiàn)增收,鞏固脫貧成果。同時,該村從干濕分類著手,將收集到的濕垃圾及時加工成有機漚肥,包裝封放,用于天藍藍花卉基地,實現(xiàn)變廢為寶,增加村財收入。
如今的坂坑村,門前溪清澈見底,村莊干凈整潔,村民生活舒心,不僅樹立了鄉(xiāng)村生態(tài)文明新風,更實現(xiàn)了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三贏”。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