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坂中說當年
□ 王振秋/文 葉哲濱/圖
石子路的兩旁,皆是斑駁的土墻木屋,幾處殘垣短墻上長出的小草,在雨中輕輕搖曳。雨中悠游古村落坂中的雨巷,不禁想起了戴望舒筆下那個撐著油紙傘,一個像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乍一邂逅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一份濃得化不開的古典美撲面縈懷而來!
坂中,因了一條錢塘溪,古時亦稱錢塘(也叫才良)。“上條官嶺長又長,下條道嶺道錢塘”。南宋至明清,此地修筑的古官道,是通往福寧府乃至省府的必經之路。舊時,這里商賈云集,市井繁華,成為周遭村落與外界物貿交流的要津之一。
這里的建筑依山面海,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如今,村中這些明清時期所建的古屋,雖歷經風雨,部分墻體殘缺斑駁,但仍較好地保存著它的古典風貌;尤其是楊氏宗祠、金山宮、官嶺古官道、陳良瑛宅等“市級文保單位”古建筑,極具傳統(tǒng)文化價值。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金山宮,宮內的“龍鳳池”“金階臺”“御馬坊”等,據(jù)說與當?shù)剜l(xiāng)賢楊遂銘進京應試武舉有關。
九廳堂,是舊時坂中頗為讓人歆羨的豪宅之一。建于明末清初的“九廳堂”,是專為紀念楊世才父子登魁而建的,古宅依山而建,面河而立,屋構勾連,布局典雅,古樸端莊。
福(安)霞(浦)縣蘇維埃坂中區(qū)政府遺址,則是當?shù)匾詾楹赖囊粔K紅色圣地。舊時,閩東蘇區(qū)柏柱洋的武器、糧食等,先前都從各地秘密運至坂中,再由山路秘密送往目的地。鑒此,白匪曾先后13次對當?shù)丶t色政權進行“圍剿”,但革命的火種卻從未熄滅。如今,村中蘇維埃遺址已成為當?shù)剡M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
古村,古典文化和紅色文化淵藪的深厚,還決定了當?shù)孛耖g文化的豐贍。流傳最為廣泛的是一則“錢塘出才女”的故事。傳說,鄰村一青年,一日到錢塘村,向一女子問路。他見這女子抱著嬰兒,便作揖道:“嫂子,貴村的官嶺往哪走?”那女子見青年叫她“嫂子”,便回應:“上條官嶺長又長,下條官嶺通錢塘。錢塘是錢塘,人客問路冇(沒)內行。十八女子未出嫁,緣何叫我嫂子行(輩份)。”
青年見女子不快,便回話:“出奇真出奇,錢塘村里我沒梨(來)。十八女子未出嫁,手抱孩兒哪里來?”那女子見青年說話唐突,厲聲道:“人客出門嘴莫杠(亂說),瓜(逗留)厝食茶跟食煙,厝中也有哥和嫂,手抱孩兒我叫孫(侄兒)。”
舊時,這位鄉(xiāng)村女子的口才,足以管窺古村村民的文化素養(yǎng)。如今,坂中村已被列入“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名錄,可見古村在歷史長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文化浪花,這些浪花散發(fā)出的古韻芬芳,讓多少流連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yōu)橹兆怼?/p>
遇見坂中,遇見錢塘。置身這塊古樸流馨的土地,我的思緒也仿佛長了翅翼,輕盈飛揚……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