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戶雷石金:稻花香里感黨恩
寧德網(wǎng)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文/圖)10月6日,記者來到福安溪尾鎮(zhèn)林洋村王家厝自然村,村民雷石金和老伴在收整當天剛割下的水稻,看到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村干部到村里看望自己,高興地將大家迎到家中,端上自家產(chǎn)的茶和花生。“黨的政策真是好。”脫貧后的雷石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雷石金可不是說客套話,他心里頭揣著一本明白賬。
雷石金是畬村的普通農(nóng)戶,2013年女兒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導致貧困,本用于蓋新房的積蓄也全部用于為女兒治病,基本生活靠耕作幾畝山地勉強維持,日子拮據(jù)艱難。精準扶貧政策落地后,雷石金一家的生活有了轉(zhuǎn)機。
據(jù)林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湯昌榮介紹,在貧困戶排查登記過程中,得知雷石金的家庭情況,就及時將其定位為精準貧困戶,并落實相應的政策。“第一步就是要解決他女兒的醫(yī)療費,被定位為精準貧困戶后,大病醫(yī)??梢匀繄箐N,這才能讓雷石金從生活的壓力中透過氣來考慮脫貧的問題。”湯昌榮說。
雷石金女兒的醫(yī)療費有了著落,村干部們便開始著手幫助雷石金解決住房問題。“一家八口人擠在破舊的老房子里,精氣神都沒有,談什么發(fā)展。”湯昌榮說。
黨的春風雨露,讓雷石金重新挺起了早被生活壓彎的脊梁,并在2016年順利脫了貧。得益于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雷石金建了新房,安居樂業(yè)。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幫扶下,雷石金擴種了水稻、茶葉和本地花生增加了收入。雷石金告訴記者,今年是豐收年,不僅水稻產(chǎn)量提高了,茶葉和花生都賣出好價錢,僅農(nóng)作物這塊收入就增加了兩萬多元。在村干部的宣傳和聯(lián)系下,村里生產(chǎn)的本土花生由穆陽等地的收購商直接前來收購,避免了村民外出銷售的費用。
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今年以來,雷石金還享受到生產(chǎn)發(fā)展補助資金2000元,用于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養(yǎng)羊13頭,出欄3頭,增收3600元;花生種植3畝,增收7000多元;茶葉種植5畝,增收13000元;養(yǎng)土雞90只,出欄50只,增收5000元。”雷石金一筆筆地算給在場的大伙兒聽。此外,雷石金夫婦還在福安市銀鳳山果樹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務工,年初至今零星在合作社務工增收4800元左右,兒子雷廷鋒從事鐵棚搭蓋工作,今年也增收12000多元。
走進雷石金的新房,工人們正忙著給他新建的廚房裝修,30多平方米的廚房,餐廳通透明亮。“到時候買張大桌子,今年年夜飯一家人就能在這里好好聚聚啦。”雷石金說。
深秋漸入農(nóng)閑,脫貧后的雷石金精神抖擻閑不住,這幾天除了收割水稻外,雷石金和老伴還忙著往后山上跑,翻整土地計劃開春擴種幾畝福安大白菜,進一步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