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O2O不該如此"刺激"
黃博陽/文
寧德網
新華網消息 相信遠不止筆者一個人有如此感受:送外賣的小哥,現(xiàn)在騎車風格越來越“野”了。
“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隨著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高溫時期,人們“宅”在辦公室、居家里的時間越來越長,餐飲外賣O2O再度進入訂單量激增的旺季。一到中午,各大城市的商圈寫字樓貨梯通道里,藍色、紅色、黃黑色制服的外賣小哥穿流不息,形成一幅奇景。
然而,和面對訂餐客戶與商圈午夜的友好態(tài)度相對的是,近半年來關于外賣送餐人員違反交通規(guī)則、影響道路其他行人車輛正常行駛的新聞愈發(fā)多見,更有甚者,已經有危險的剮蹭和傷害人身安全的事件發(fā)生。
電動車,作為目前國內外賣平臺最主流的交通工具,具備成本低、馬力夠、易改裝、體積小、充能方便等優(yōu)勢,但同時也是無證可上路、輕微剮蹭抓不著、嚴重事故無交強險的一輛“監(jiān)管空白車”。
這樣的特性,即壓低了O2O產業(yè)的部分成本,但同時也在以“商業(yè)創(chuàng)新”的形式,向整個社會的交通成本一點一點施壓。
事實上,包括百度、美團、餓了么在內的多家餐飲O2O平臺曾多次在各地交管部門的指導下,對送餐服務人員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這樣的消息在網絡上隨“搜”可見。可就在這樣的努力下,民眾對外賣騎士們在道路上“橫沖直撞”行為的反感還是與日俱增。
其實,在背后催動送餐小哥們不斷加速的,說到底還是以送單量和送單速度這兩大標準為主的外賣考核制度。
餐飲O2O市場在經過兩年賽跑式的發(fā)展后,到今天競爭依然激烈。比拼點就在于,在滿足訂餐者對準時的同時滿足送餐者們賺錢的需求。說白了就是——快!雖然各外賣平臺也盡量在人工智能、物流管理、人文關懷等方面下一些功夫,但其根本仍然是“在規(guī)定時間,能送多少送多少”。
外賣小哥們直面O2O“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在炎炎夏日風餐露宿、辛苦工作,確實很辛苦、值得尊敬。因此,這“一公里”的路該怎么跑,應該有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規(guī)范和考核。
百度外賣CEO鞏振兵曾說過這樣一番話:“因為補貼而流失的客戶,很容易再找回來;而因為糟糕服務而失去的客戶,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筆者東施效顰地也說一句:客戶在炎炎夏日拿到飯菜時的感動,頂多持續(xù)到吃完;而人們走在大路上突遇飛車時的恐懼,會一直印在腦海中。
恐懼轉變?yōu)閼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