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菌糧輪作”開啟“一田雙收”新模式
春回大地,萬物勃發(fā)。近年來,古田縣采用春夏種植水稻、秋冬發(fā)展羊肚菌的“菌糧輪作”模式,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切實有效利用有限耕地資源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助農增收,開啟“一田雙收”新模式。
近日,記者走進鳳都鎮(zhèn)小吉村,看到村民們正在拆除自家土地上原先種植羊肚菌所建的菇棚。村民游水明介紹說,羊肚菌每年于12月開始備料生產,次年1月中下旬開始產出,3月初停止生產,4月份拆除羊肚菌菇棚開始準備春耕備耕事宜?,F(xiàn)場拆除完的菇棚都留有棚樁利于下年連茬種植羊肚菌。
“我們把菇棚架子保留,節(jié)省了很多后續(xù)勞工成本,第二年種植羊肚菌時,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重新搭蓋就行了。”古田縣食用菌專業(yè)技師黃傳柳說道。
在一旁已拆除菇棚的育苗田地里已撒滿了水稻種子,正在培育水稻秧苗。
鳳都鎮(zhèn)小吉村種植的羊肚菌是新品種黃色羊肚菌類群,又名美味羊肚菌,屬于近2年市場鮮銷青睞的新品種。
“去年我投資了七千多元栽種羊肚菌,總收入兩萬一千元左右。”村民游水明說道。
羊肚菌種植后土壤中殘余的大量菌絲和菇腳可作為天然有機肥,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多種營養(yǎng)成分,減少化肥的施用量;而水稻種植后的秸稈還田可作為羊肚菌的栽培基質,為羊肚菌的生長提供天然底肥,“菌糧輪作”也能夠有效降低田間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從而保障羊肚菌的產量和品質。目前,小吉村所在鳳都鎮(zhèn)全鎮(zhèn)推廣羊肚菌-水稻輪作技術模式400余畝,平均畝產羊肚菌200公斤,優(yōu)質水稻700公斤。“一田雙收”新模式實現(xiàn)稻田效益最大化,讓“冬閑田”向“增收田”轉變,經濟、生態(tài)效益都十分顯著。
“我覺得‘菌糧輪作’這個模式非常好,種菇也不影響種田等農業(yè)生產。在古田的氣候條件下,羊肚菌一般都選在秋收以后開始搭棚種菇。而在春耕之前,羊肚菌收成又結束了,土地又可以重新再用于栽種農作物。從農民的角度來講增加了經濟收入,也保證了糧食的正常生產。”古田縣食用菌專業(yè)技師黃傳柳說道。
責任編輯:余凌古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