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搭車可轉債熱 扎堆發(fā)行風過遇冷?
本報記者 王丹 上海報道
導讀
資深基金研究人士王群航(博客,微博)則認為,這么多年下來,可轉債基金一直發(fā)展一般,固然有其自身原因,因此,基金公司大舉發(fā)行,投資者選擇都應該慎之又慎。財通基金作為公募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佼佼者,目前也尚未有發(fā)行可轉債基金的計劃,該公司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并非不看好可轉債市場,旗下多只產品都有配置可轉債的策略,但專注配置可轉債從資金利用率和投資風險看需要考量,可轉債市場的擴容實際上對估值形成的是降低作用。
隨著可轉債市場的逐漸升溫,近期,可轉債基金罕見地出現了扎堆發(fā)行。繼上周五中歐可轉債基金成立后,11月13日,國泰可轉債和華商可轉債兩只基金“攜手”開賣。此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還有平安大華等多家基金公司的可轉債產品正在籌劃申報或是排隊待批中。
沉寂了多時的可轉債基金似乎有些突然地重新躍入了投資者關注的視野,在多位受訪的市場人士看來,與可轉債申購方式改為信用申購后這一市場的熱度驟升有關。雨虹轉債、林洋轉債上市后的搶眼表現,在即使是走勢也不差的A股市場對比下,依然賺足了眼球。那么,此番背景下的可轉債基金是否會造就驚喜,還是一如定增基金、保本基金那般再度風過遇冷?市場暫時看法不一。
水漲船高
算上剛剛成立的中歐可轉債基金在內,同花順(300033,股吧)iFinD統(tǒng)計顯示,目前市場上帶有“轉債”字樣的債券型開放式基金共有24只(A、C類份額合并計算),合計規(guī)模在40億元左右,與公募基金龐大的11.6萬億體量相比,則如同是湖中的一桶水,僅占萬分之三的比例。雖說可轉債基金出現的時間并不晚,2004年興全可轉債的出現便已填補了這項空白,但時至今日,13年過去了,不得不說,該主題基金仍是一類小眾品種。
“這與可轉債市場本身就是一小眾市場有關”,上海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他亦稱,不排除后市在政策支持下,隨著可轉債市場擴容加速,投資者關注度提升,加之股票市場震蕩上行,可轉債基金會火上一把,從近來多家基金公司抓緊布局這類產品即可窺見一斑。公開資料顯示,在中歐可轉債基金發(fā)行前,今年尚無一只同類產品出現,而近一周之內,就新“冒”出來3只可轉債基金,存量的可轉債基金也受到了關注,如今年來的業(yè)績表現近日出現在輿論前沿。
事實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可轉債市場的熱度才逐漸顯現,到了9月份,升溫明顯。一方面得益于業(yè)績, 自6月以來,中證轉債指數一路上行,9月中旬時累計漲幅已近13%,超過了滬深300和創(chuàng)業(yè)板;另一方面,政策利好頻傳,今年2月,再融資新規(guī)的出臺,使得轉債作為另類的股權融資方式,迅速成為了定增融資的較好替代品。“監(jiān)管層簡化可轉債的發(fā)行審核流程,降低申購要求,鼓勵可轉債融資,這種對再融資市場的態(tài)度已經非常顯而易見的”,上文提到的那位債券基金經理表示。
今年9月8日,監(jiān)管部門發(fā)布《證券發(fā)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將可轉債的資金申購方式改為信用申購更是引發(fā)了更多投資者對可轉債的注目。申購可轉債不再需要提前繳納保證金,也沒有市值要求,只需要有證券賬戶即可參與申購。隨之,越來越多的散戶投資者加入到“打債”隊伍中,有些券商甚至推出了“一鍵打債”的軟件功能,接著是雨虹轉債、林洋轉債等上市后大幅上漲,首日便錄得20%-30%的漲幅,同時,數據還顯示,進入11月,可轉債的中簽率比A股打新還低。
擴容后的機會
對于目前的可轉債市場,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多家基金公司都表示看好。正在發(fā)行可轉債基金的華商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張永志表示,可轉債當下已經具備了較為明顯的配置價值。
他認為,可轉債現在無論從轉股溢價率、轉債溢價率,還是轉債的絕對價格看,估值都較為合理。其實,基金三季報顯示,基金、保險、年金、券商資管、信托等機構在今年三季度已對可轉債或多或少地進行了增倉,數據顯示,在近2000只債券型開放式基金中,有逾700只基金投資了可轉債,可轉債市值占基金凈資產比例超過50%的達到了74只。
責任編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