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吳道鍔:河粉老郭
□吳道鍔
臨近7時,已經忙碌了3個多小時的老郭走出店鋪,幾步后拐進了小區(qū)的門衛(wèi)室。看見老郭進來,門衛(wèi)燒水,開始用雙手搓洗桌上的茶杯,準備泡茶。一名白發(fā)男子走了進來,“他姓‘貓’,抓老鼠的貓。”兩個男人爭著介紹。白發(fā)男子辯道:“我才不姓‘貓’,是未雨綢繆的‘繆’,作姓時念‘miào'。"“miào”與貓發(fā)出的聲音“喵”讀音相近,老郭就一直叫白發(fā)男子“貓先生”。
三人很快用客家話聊起了天,全然不顧坐在一旁的我聽不聽得懂。老郭說的是廣西防城港的客家方言,比講普通話流暢得多。
廣西防城港是老郭的祖籍地,但客家話完全是父母的言傳,老郭在越南諒山出生、長大。21歲時,年輕的老郭跟隨父親,拖家?guī)Э趤淼綄幍聳|湖塘,成為東湖塘華僑農場的職工。
今年67歲的老郭已經退休多年,每月領到的退休金有3000多元,“妻子每月就比我少一點點。”才念過兩年書的老郭挺滿足。
老郭叫郭永權,但做河粉的“老郭”遠比郭永權出名,雖然指的是同一個人。在寧德東湖南岸,20平方米左右的“老郭河粉店”一天至少賣500多份河粉。
東湖塘
1978年的一天,當老郭的父親帶著一家八口,輾轉1800多公里,從越南諒山省祿定縣來到寧德東湖塘時,老郭才21歲,懷抱的女兒剛滿6個月。與老郭一同來到東湖塘的華僑,一共有400多戶,2000多人,清一色的越南難僑。
在東湖塘大門山半山腰處,老郭一家分到了一間木片搭建的單層板房。父子倆買來木板、鐵釘、鋸子、鐵錘,很快搭起了兩個雙層共四個床位的家,父母、三口小家、三個妹妹共居一室。
大門山山間三層小樓,老郭曾經的家。
老郭的爺輩就去了越南祿定,廣西防城港離越南就百余公里。和早期辛勤勞作但依然生計困難的眾多農村家庭一樣,老郭的爺爺也相信“樹挪死,人挪活”的道理。老郭出生的時候,長輩在祿定已經有了安定的家,做木工、彈棉被,謙遜、隱忍的老郭家有著穩(wěn)定、遍布十里八鄉(xiāng)的活。年幼時的老郭對讀書不感興趣,小學二年級就自動輟學了,偶爾還在廣西愛店口岸兩頭倒騰物資,“來回就二三十公里,收入很可觀。”67歲的老郭仿佛回到了50年前。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越南,老郭感到周邊的情況開始變了,原來的越南主顧已經不給他家活干了,不斷有來自中國的華僑被敲詐、人身受到威脅的消息。老郭的父親決定攜家?guī)Э诨氐絿鴥?,房子留給已經嫁給越南人的老郭大妹。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后期開始,中國與印尼、印度,后面與越南的關系變了個樣,華人的財產甚至于人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脅,有故鄉(xiāng)的人是幸運的,祖國在不同時期向他們張開了雙手。
華僑農場現在已經不大為人所知了。但在1950年后的20多年間,中國的華僑農場有84個,其中43個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為安置像老郭這樣的越南難僑而設立的,東湖塘華僑農場是福建的17個華僑農場之一。
老郭一家來到東湖塘的時候,東湖塘已經完成了圍墾。1958年6月啟動的圍墾工程,由于資金緊缺、技術缺乏,進展緩慢。1963年,首批安置到東湖塘的印尼華僑加入到圍墾工程難度最大的東湖塘海堤建設。老郭說自己聽參與過工程的印尼華僑說過,有人跌下了運載石頭的木質小船,找不到了。在工程最關鍵時,施工隊伍故意沉船、封堵急流。
東湖塘,原來就是灘涂連著大海,彼時的塔山、大門山、錢巖山就是一座座孤島。三面環(huán)山的寧德,因為東湖塘圍墾,耕地多了16000多畝。
在1978年的東湖塘,老郭學起了種田,父母、夫妻、兩個成年妹妹,一家六個勞動力分到了三十畝地,每個人一天工錢八毛到一元不等。
老郭是八個兄妹中的老大,三個弟弟回國后去了廣西寧明華僑農場。1980年,老郭家搬到了新建的三層石頭套房內,兩個房間,還有廚房、洗浴間。老郭的三個弟弟在廣西寧明,種的是甘蔗,相比自己,更辛苦些。老郭書信間動員弟弟來寧德,三個弟弟中兩個被他說動了。
1992年,老郭的父親住院還未痊愈,聽說一群鄰里要結伴去越南探親,思女心切,父親執(zhí)意同行。老郭只是擔心父親三天三夜的行程辛苦,沒想到一個多月后,老郭收到了妹妹的越南來信,父親一到越南,就住進了醫(yī)院,沒多久就去世了。老郭收到信時,父親已在越南祿定安葬。八個兄妹中,就遠在越南的妹妹、妹夫兩人參加了葬禮。
沒想到父親一走就是一生,老郭很心痛,隨后一刻,老郭對長兄如父這個詞有了不同以往的認識。
東湖南岸夜景。
河粉
老郭八個兄妹、妻子林秀蓮九個兄妹,父親離世,35歲的老郭猝不及防地成了當家人。1992年的老郭夫婦,為這個家盡心盡力,此時的華僑農場已經像眾多農村一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了,多勞多得。三十畝農田外,老郭種起了甘蔗、圍起了池塘、在華僑中學承包了食堂。兩口子當時已經有了二女一男,但老郭不得不想著還有未婚的弟妹。
讀書、結婚、生子,一家平安、粗衣淡飯也可。老郭的想法,和中國許許多多的普通家庭一樣,只不過老郭還要兼顧眾多弟妹。不辭辛勞,老郭想方設法為這個大家積攢積蓄。老郭最終讓每個弟弟妹妹都有了自己的小家。2024年的秋天,老郭說起郭家的往事顯得云淡風輕,隱忍、節(jié)制,眾多細節(jié)深埋內心。
在華僑中學經營食堂時,老郭開始做起了河粉,這也是老郭在越南時喜愛的早餐。30多年,“老郭河粉”已然是老郭區(qū)別于姓名的另一個代號。
河粉最早由廣東移民在20世紀初期帶入越南。在越南,經過當地特色食材融入后,成為了越南的百年經典美食,在眾多國際城市中成為越南美食的標志。2000年11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到訪越南,慕名品嘗越南河粉,連吃兩碗,大呼過癮。
2006年,華僑新村在東湖南岸建成,彼時的南岸邊就只有這一處住宅小區(qū),按照一人25平方米的標準,老郭搬進了新房,93平方米,就交了一萬多元,那時的寧德房價已經接近每平方米2000元。一個小區(qū)全是原來的僑民家庭,近2000人。一路之隔,華僑小學隨后建成,老郭的子女就近入學。
凌晨3時的林聰路上人車稀少,關了大半的路燈只能照見模糊的人影。華僑新村拐角處的老郭河粉店已經開了店門,老郭和愛人正在準備今天的食材。
老郭河粉店實際上是一家早點店,河粉是店里的主打品牌。經營了30多年的老郭河粉在寧德東湖南岸頗負盛名,老郭一家不得不提早準備食材的時間。“不用鬧鐘,一到時身體就會條件反射,自然醒。”老郭說。
凌晨3時多,老郭已在油炸肉片。
老郭的面前是兩口大鍋,一口裝滿近100公斤河粉湯底的深鍋已經在文火中開始冒氣,戴著口罩的老郭在另一口不銹鋼鍋油炸肉片。“一天炸10公斤肉片,這鍋油大約炸30斤肉片就要倒了換新油。每一種食材不僅要精選、在加工過程中還要把握火候,恰到好處是美食制作的關鍵。”老郭邊做邊說。
老郭一直站在廚房邊照看著兩口大鍋,時不時往鍋里添加佐料,越南鹽巴、越南魚露等。早在六七年前退休時,老郭就將店鋪的主理交給了兒媳,但老郭認為河粉的湯底至關重要,至今仍親力親為。
老郭的妻子林秀蓮把碾好的米糊攤煎成大大的圓狀,兩個被包裹著紗布的平底鍋同時作業(yè)。“比機器制作慢多的,但手工做的河粉有韌度、彈性,顧客喜歡,我們就一直堅持下來了。”林秀蓮說,在店鋪開始迎客之前,至少要煎熟500多片河粉。
精選的地道食材、制作者的耐心匠心是美食之所以經久的要訣,我想,這應該是老郭河粉顧客盈門的主因。出于保護食材秘方的自覺,我沒有向老郭打聽湯底所用的配料組成。
老郭的女兒、兒媳、幫工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了店鋪,默契地進入了各自角色。小小的早點店,除了老郭夫婦,弟媳婦、兒子媳婦、兩個女兒、一個外甥、外加三個幫工,11個人各有各的分工,一個小小的早餐店維系著八個家庭的生計。
臨近7時,老郭完成各色湯底、佐料的制作后,沒打招呼就走出了店門,“剩下的工作我就不管了。”老郭說。
雖然只做早餐,但老郭河粉店的營業(yè)一直會持續(xù)到臨近中午。我想起去年9月的山東臨沂,一個朋友執(zhí)意要帶我打的去蘭山區(qū)的朝陽糝店,一家經營早餐、人均消費16元左右的百年老店,老郭的河粉湯底和它的湯底都是用牛骨頭作主料熬成,一樣的醇厚美味。
老郭講一口流利的客家話、越南話,但在東湖塘46年,卻一直沒學會寧德方言。五里不同音,實在太難學了,老郭說,但這并不妨礙寧德成為老郭年齡漸老后的牽掛。
這是老郭相隔1800公里的牽掛,一頭是已經逝去、埋葬在越南祿定他鄉(xiāng)的父母,一頭是在寧德、尚未成年的兒孫后輩。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編輯:卓金芳
審核:劉寧芬 吳明順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