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黃燕:那村那人那些事
當我置身于嘈雜喧囂的城市,再去回味前洋村的靜謐和安寧時,才理解了守望的意義。
前洋,是閩東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山村。這里群山環(huán)抱,溪流清澈,屋舍連排,田疇成片,歷經(jīng)風雨滄桑,名列“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森林鄉(xiāng)村”金榜,有著“五朝齊列一村落,一眼望穿千百年”的風采。
有人說,前洋先人得風水大師指點,找到這塊風水寶地興村旺族,讓后人坐擁青山綠水。但是,不管過往的前洋有多么富貴盈溢,多么顯赫氣派,歲月的風雨都已將它曾經(jīng)的鉛華吹打干凈。物質財富生生滅滅,繁華衰敗幾經(jīng)輪回,只有遺存下來的“廣大而精微”的雕鏤、繪制、建筑等各種藝術形式,積淀為熠熠生輝的文化形態(tài),在張揚著她長久的生命力。它們所體現(xiàn)的藝術色彩、人文價值,所承載的道德觀念、精神寄托,默默地向后人傳遞著生命記憶和文化認同。
沿著鵝卵石和青石板鋪就的古道在村中穿行,感覺每一步都帶著歲月的蹤影。被風雨打磨得油光發(fā)亮的鄉(xiāng)間小路,曲曲彎彎,遠近高低,像一串流暢的音符,勾連著古村落七十多座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厝,還有古井、古橋、風水池、炮樓、官道、古寺廟……那些灰墻黛瓦和起伏錯落的屋脊,古舊而斑駁,看得出,在時光的浩蕩中,它負重太久。所幸,有夏日的蓬勃花草樹木襯托,古樸幽靜的村莊生出了一派生機盎然,連站在飛檐翹角上歌唱的鳥兒,都有了不一樣的調門。
前洋人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當成寶貝,舍不得有一絲破壞。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滄海桑田陵谷變遷,很多村落的古道都被拓寬取直,石板被撬走他用,路面被水泥覆蓋,老宅子拆掉砌了新屋??汕把笕瞬?!他們不更改,不損毀,執(zhí)著而堅定地守護著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們舍不得這些鏤刻著流年痕跡和收藏著兒時記憶的來路標志,甚至連轟然倒塌的節(jié)孝坊,也舍不得埋沒,任由它保持著傾倒時一頭栽下的模樣,讓后人去評判這方雕刻著咸豐皇帝“圣旨”的石頭所承載的精華與糟粕。
留一段歷史,藏一縷念想,惜一腔鄉(xiāng)愁。前洋人與“第一書記”的“守望”理念契合,他們對歷史文物都有著一顆敬畏之心?!暗谝粫洝眮碜愿=ㄊ≌f(xié)機關。下派伊始,他就理清了思路做足了功課,對這個文脈久遠、底蘊深厚的老區(qū)基點村了然于胸。當他把微信名改成“前洋周”并后置手機號的那一刻開始,就把自己許與了前洋。他記住了自己的使命和職責。
在前洋村,不論走近哪一棟古厝,哪一姓祠堂,哪一族私塾,哪一處革命遺址,抑或面對一幅壁畫,一方磚雕,一片瓦垱,一扇窗欞,一口古井,一棵古樹,一塊遺存匾額,一條老墻上的標語口號……還有烽火年代的紅色記憶,幾大家族的祖訓家風傳說故事,他都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珍惜呵護之心彰明昭著。
我驚詫于他對于文物保護知識的諳熟,還有他自嘲是“胡說八道”的獨到見解。一個理工男,跨界橫貫于此,想必是急速惡補的結果吧?對于我的疑問,他不置可否,只笑笑,算是回答。
“前洋周”帶我們走村道過阡陌,時不時彎腰拾撿路上的垃圾,時不時停下來加入村民納涼聊天的隊伍,把我們晾在一旁。在村口,一挑夫遠遠就沖他喊了聲:“周書記好!”見他一臉懵懂,挑夫笑了:“我是山那邊的,我認識你,你去過我們村里。”
“哦哦,你好你好!”“前洋周”就迎了上去,和人家聊上了……
遠遠看著和村民談笑風生的“前洋周”,還要安撫一直圍著他興奮地跳來跳去的大黑狗,不禁啞然失笑:聽說他是個言語不多的人,聽說他是個怕狗的人。
言語不多如今卻變成了“話嘮”,一切都是緣于愛。有愛就忍不住,有愛就想表達?!扒把笾堋睈鬯墓ぷ鳎瑦圻@個工作的地方,愛這個地方的人們,所以,“我們村……”就成了他每每打開話匣子的口頭禪——“我們村的孝老食堂辦起來了……”“我們村的路修好了,后山的森林步道要動工了……”“我們村的革命歷史展陳館開館了……”“我們村的廣場建好了,燈光工程也完工了……”“我們村的河道清澈了……”“我們村又修繕好了一座古民居……”“我們村的特色餐館開業(yè)了……”“我們村有一千多棵野生古茶樹……”
……
“前洋周”的心里,“我們村”的大米最香,“我們村”的菌菇最鮮,“我們村”的水果最甜,“我們村”的荷花最美,“我們村”的村民最善良淳樸,“我們村”的風土人情、鄉(xiāng)風民俗最韻味無窮。
在前洋,他是指揮長、引領者,也是宣傳員、推銷員,是這個“金牌旅游村”的金牌導游。村莊雖小,但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基層黨建啦,經(jīng)濟發(fā)展啦,文明建設啦,公益事業(yè)啦,平安穩(wěn)定啦,環(huán)境治理啦,等等等等,大大小小,林林總總,每一項工作都事關農(nóng)民切身利益,事關鄉(xiāng)村發(fā)展繁榮,都得認認真真、踏踏實實,與大家同心協(xié)力去做。
跟著“前洋周”走村串巷,談古論今中,聽出了他的理念:摒棄急功近利、秉持保護為主、探索活化利用、堅持文化引領、調動內在功力、獨辟振興之路。問他我總結得對不對,“前洋周”還是不回答,只笑笑。再追問,他回我:“你厲害!”便把話題岔開了。
晚上住在村里的民宿,跟房東老余聊天,他問:“聽說周書記下來駐村時,他的愛人剛剛結束三年的駐村工作?”得到我們的肯定回答后,老余豎起了大拇指:“感動!”
老余告訴我們,“前洋周”雙休日經(jīng)常不回家,開著他那輛“閩A”越野車,有時捎上村“兩委”,早出晚歸,到處去看人家的鄉(xiāng)村振興項目。周邊鄉(xiāng)鎮(zhèn)哪家村辦企業(yè)做得好,哪個村的民宿紅火,他都清清楚楚。聽鄉(xiāng)里干部說,周書記還寫了一篇老長的調查報告,對鄉(xiāng)村振興工作有自己的思考和探討。老余說,我們村里的文旅產(chǎn)業(yè),從冷清到熱鬧,周書記功不可沒,他有能耐!
哈,“前洋周”從理論到實踐,原來是大練了一番“武”功的。
翌日把老余的話轉述給“前洋周”,他哈哈大笑:“我哪有什么能耐!不都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嗎?”
下雨了。瓦檐上滑落的水珠,輕輕打在濕漉漉的青石板上,滴滴嗒嗒。村后正在修建的寧古高速前洋隧道也歇工了。站在窗前,靜聽雨聲,我們在猶豫:明天是周末,回城呢?還是跟著“前洋周”去尋古問今?
來源:閩東日報 黃燕
編輯:劉寧芬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