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光丨鄭望:福安民間譜諜發(fā)現(xiàn)“閩國甘棠港”史料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探討風生水起。然而,研究福建的“海絲之路”歷史,卻總是牽涉王審知開辟甘棠港。
“天下四大碑之一”——《恩賜瑯琊郡王德政碑》記載:“閩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檣蕩漾以隨波,篙楫崩騰而激水。途經(jīng)巨浸,山號黃崎,怪石驚濤,覆舟害物。公乃具馨香黍稷,薦祀神祇。有感必通,其應如響。祭罷,一夕震雷暴雨,若有冥助。達旦則移其艱險,別注平流。雖畫鷁爭馳,而長鯨餌浪。遠近聞而異之優(yōu)詔獎飾。仍以公之德化所及,賜名其水為甘棠港……”
這段碑文,大致表明以下五點:其一,閩越江海交通“要津”?!掇o?!方忉尀椋骸蔼q‘津要’,比喻顯要的地位?!逼涠I稀巴窘?jīng)巨浸”波濤為阻。其三,未有甘棠港時,“山號黃崎”早已聲名遠播了。其四,經(jīng)過 “洪波”中“碎巨石”,而后才得“移艱險”“注平流”。其五,“敕號甘棠港”,確系皇帝御賜,并非民間私號。該碑是唐代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李柷在906年賜建,王審知自己在位建的功德碑,是最貼近歷史真實的。其實,福安民間譜諜亦發(fā)現(xiàn)這方面史料。
古時,閩山浙水本無邊界。歷史上黃崎港是福建北部沿海最大的天然港,而且地處福州和溫州的海路居中位置,故福州北上的船只一般先到此停泊,以補充淡水、柴米等給養(yǎng)后再繼續(xù)北航。另一方面,黃崎港憑借灣中之港良好的避風條件,成為北航海船首選的理想避風港。北上的閩船先到此駐泊,看看臺風氣候然后再伺風開洋,可以大大降低航海風險。宋·梁克家《三山志》卷第五《地理·驛鋪·北取溫州路》云:“深浦渡 元豐三年(1080年)置。渡頭有康濟亭。十里至雙巖。雙巖嶺 五里至黃崎。黃崎鎮(zhèn)灘頭渡 元豐三年置。陸路徑絕,經(jīng)環(huán)塢村秦家山,路如馬齒,旁無逆旅。行者多過渡至下杯?!泵耖g文獻記述:“自漢晉以來為甌越通衢,迄六朝、唐為閩浙要道?!薄蓖鴸|南隅煙波浩淼的天然良港,“江海通津”流長在“山號黃崎”之間。光緒《福安縣志》卷三十八“雜記”引《金溪閑談》說,黃崎鎮(zhèn)有巨石屹立大海波濤間,船只因此多顛覆,人溺亡。《新五代史》記載:“審知歲遣使泛海,自登(州)、萊(州)朝貢于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之)三四……”因此,開閩王王審知下令在此開浚海道。
在下白石黃崎王氏宗祠里,至今還保留著王審知從弟王文光的世系圖,以及清同治九年從王氏家譜殘頁重抄的抄本,上面清晰地記載著:入閩始祖。胞兄弟行公居第三,為大都督時,軍中好騎白馬,人稱之曰白馬三郎,后為神,敕封白馬閩王,又曰白馬平水閩王者亦有因焉。原黃崎鎮(zhèn)唐時為吾祖圣跡所到,查省府縣志,公為閩守城大都督,奉兄審知公率師往浙界討賊,舟經(jīng)黃崎港,見港上大石嵯峨,舟難競渡,禱天,夢神曰,明日午刻助開此港,果然風雷交作,云霧中見一非龍非魚,身長百丈,負石石散,遂成大港,舟楫便焉。故表封黃崎港為“甘棠港”。據(jù)下白石王氏族譜記載:下白石(舊稱黃崎)王氏,系王彥復( 開閩王王審知的堂兄)的后裔。王彥復字宗輝,號文光,行仁九。前為光州刺史,后為閩都督。唐昭宗乾寧元年甲寅(894年)六月,王彥復傷病發(fā)作,旋卒,年三十有九。葬在福州南門馬路后,砌文武階十八層,轉(zhuǎn)山七重,石墻八堵,立石碑為記,有石像生肖。熙寧元年(1068年)王文光八世孫王察遷居赤岸。宋徵宗辛已年(1101)察之孫呂公自赤岸始遷至黃崎,為黃崎一世公。史料傳記,詳細敘述很綿密。王彥復十三世孫呂公肇基黃崎后,瓜瓞延綿,裔孫文武俊杰輩出,為探究閩國甘棠港即福安黃崎港提及輔證。
據(jù)方志記載,王審知開辟黃崎港道,邀請黃岳、薛念鑿港。黃岳是“水利大夫”(曾任隋朝諫議大夫)黃鞠家族后裔,“博通經(jīng)典,尤邃易象數(shù)之學?!保骱胫巍栋碎}通志》傳記)。黃岳大師手下有一批技術(shù)人員,配合閩王軍隊及地方民工,負責在甘棠港上清理礁石,由黃岳指揮,利用海水退潮的時候,用火柴堆在礁石上,點火燒石,使之加熱膨脹,讓漲潮時的海水澆之,礁石便可碎化,再慢慢地用鋼釬將礁石一個個地處理掉?!秾幍驴h志》稱:“侯于五代時以能至風雨雷電,裂黃崎大石,通港利,濟舟楫,封永靈公……紹定丁亥加號顯應?!?/p>
前方隊伍在努力開辟港道,后方在民間積極籌款。據(jù)甘棠《薛氏宗譜》和福安薛氏族譜記載,薛念(薛令之五世孫,生唐咸通元年860年),應薦為辟港捐助牽頭人,向各族宗親及祠堂、諸地商人富戶,為開鑿港甘棠港工程捐款。薛念在甘棠港口岸一帶協(xié)助辟港有功之外,還為本地的鄉(xiāng)親們做了不少公益事業(yè)。薛念死后,南宋理宗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皇上以陰功勅封顯應侯,立廟塑像(民間稱之為十八元帥),流傳至今,供奉香火長盛不衰。
甘棠張氏《忠賢祠族譜》記載,端國公張睦是甘棠張氏先賢。張睦,生卒年不詳,字仲雍,號宗和,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魏陵鄉(xiāng)祥符里。唐末,隨王審知入閩,居住福州侯官縣孝弟鄉(xiāng)惠化里。唐天祐元年(904年)四月,審知請命授張睦三品官,領榷貨務,實為總府計。張睦體國裕民,發(fā)展對外貿(mào)易,雍容下士,招徠蠻夷商賈,斂不加暴,國用日以富饒。當時,福州黃崎海岸橫石巉峭,常為舟楫之患。張睦率領工役開鑿港道,稱甘棠港。自此往來商舶無覆溺之患,福州成為全國對外貿(mào)易的重要港口。閩國時期,福州與琉球、倭國(日本)、林邑(越南南方)、赤土(馬來半島)、真臘(柬埔寨)、婆利(印尼)、新羅(朝鮮)、三佛齊(蘇門答臘)、天竺(印度)等地均有商貿(mào)往來。后梁開平三年(909年),張睦為尚書右仆射。卒后建祠于福州東街鳳池坊尾,稱“榷貨大王廟”。宋太祖趙匡胤追贈其為唐太師,加封梁國公。開寶間,配祀閩王祠。
乾隆四十八年、光緒十年《福安縣志》引錄《金溪閑談》關于開浚黃崎港的記述,還提到王審知曾命判官劉山甫設祭。關于劉山甫其人其事,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5年出版《福建劉氏族譜叢書·福安市(下)卷》有載,“甘棠劉氏人物”志“七世諱信公,字機宜,號山甫,官觀察判官。公從東陽黃潭遷居鳳澳,為鳳澳之始祖。閩王王審知為福建觀察使,因黃岐港多有奇石屹立波間,舟多覆溺。公助閩王王審知開鑿黃岐港,以利舟輯?!比欢谧V世系圖有載信公之名和字,卻缺號。鳳澳劉氏重修族譜序:山甫公佐閩王為觀察判官,五代之間長溪縣大港有橫石巉巖,常為舟楫之患,王思制之,因夢金甲神人助之穿鑿,及覺乃命我祖山甫而穿鑿焉,我祖一至設祭未畢,風雷疾變海始通焉,而我始祖之功不惟有功于萬世一時而有耀于萬世。遂創(chuàng)廟于六江之嶼,以祠吳安王,未終其業(yè)。
福安市甘棠鎮(zhèn)洋中劉氏一脈,源承彭城,派衍中山。入閩為唐末五代杰燕皇帝守光支系,祀蘇江皈公為一世祖,十七世祖維公遷福安城關東門,傳至廿五世元采公之裔學志學慰二公慕廿八都樟坂里(洋中村舊稱)劉氏與劉山甫族系的淵源,也可進一步探究。
此外,明成祖諭輯《歷代名臣奏議》卷一百八、宋帥福建趙汝愚上皇帝《論福州便民疏》:“臣照得本州(福州)管下場務稅額重處,福清縣有海口鎮(zhèn)務,長溪縣有黃崎鎮(zhèn)務。二鎮(zhèn)皆僻在海隅,數(shù)十年前人煙繁盛,舟船湊集,故二鎮(zhèn)稅額不勞而辦。自??阪?zhèn)為海賊劉臣興焚爇之后,居人星散市井蕭條。而黃崎鎮(zhèn)尤號迂僻,民物皆非其舊。然而,二鎮(zhèn)稅額尚存無縁登足。臣因考究簿書見,二鎮(zhèn)比年收趂本州及諸司錢數(shù),類皆不及元額……臣今欲乞?qū)⒑?凇ⅫS崎二鎮(zhèn)稅,自淳熙五年至九年凡五年所收到課利,酌中立為定額,免致過有追呼責辦……”這親歷者的奏疏,清晰地鉤沉了福建古代四大名鎮(zhèn)之一“長溪黃崎鎮(zhèn)”(《三山志》卷九“公廨類”載,其余三鎮(zhèn)為閩縣閩安鎮(zhèn)、福清海口鎮(zhèn)、古田水口鎮(zhèn))史籍,具有特別輯佚和補闕的價值,給人一種撥開歷史云霧之感。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文字:鄭望
編輯:陳娥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