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无码免费资源网,亚洲免费三级由黄色网站,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a,诱人的短裙教师在线观看

首頁 閩東之光 資訊速遞

知乎者也丨阮以敏:想你,在一紙時光里

2022-08-07 11:37 來源:阮以敏

民國19年(1930)農(nóng)歷9月19日,母親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其時,她的父親在古田縣西洋村當傳道,后從教又從政,當過私立杉洋培英小學校長,縣立鶴塘小學教務(wù)主任,任過民國時期羅源縣民政科長,周寧縣政府秘書,還是當年羅源縣詩社“鳳山吟社”社員,母親從小就是在這樣嚴格的家庭教育和濃郁的文化氛圍下長大。

1950年,母親從大甲毗源村嫁到了大甲花橋頭村阮家。從此,一個舊時代官僚之后、大家閨秀開始肩負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1952年,育有一女的母親毅然支持父親考取南平師范學校。從此,一個花樣年華的嬌嬌小姐,轉(zhuǎn)身成為了學習耕作的農(nóng)村婦女。為了生活,母親也曾去代課,當了民辦教師,在杉洋,在珠洋,在新豐,在大甲等地方,都留有她的足跡,母親以其睿智,深受學生喜愛,家長敬重。又因為子女拖累,辭了教職,晚年時她還說:“不后悔自己退職,因為我多了一個孩子。”

(1966年7月攝于杉洋珠洋小學全家福,小弟尚未出生。)

從懂事起,我們就領(lǐng)教著她的嚴厲,六個兄弟姐妹從來沒有說過半個“不”字。弟弟在門口偷掰了別人家的一個玉米,她也是嚴詞批評,并親自帶著上門賠禮道歉。閑暇時間,她也會給我們講民間故事,解地方風俗,唱鄉(xiāng)土童謠。她對俗語、民謠也是多有研究,可惜都沒有總結(jié)成文。她從小教導(dǎo)我們兄弟姐妹要“坐如山,吃如虎?!弊鸵€(wěn)穩(wěn)當當、端端正正,不可東倒西歪;吃的時候就要張大嘴巴,像猛虎一般,不能吃得吧唧吧唧響,有礙觀瞻。她說:“一天嘆九嘆,黃金變成炭?!币虼耍覀兠鎸щy從來不唉聲嘆氣。生活中有時候心酸地想嘆一口氣,就會想起她的話,馬上憋住,深深地吸一口氣,輕輕地呼出。

她給我們講的“百忍得金人”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故事說的是一個寒冷冬天,有個乞丐在風雨交加中到一富戶人家乞討,這個乞丐不僅蓬頭垢面,而且爛腳腿。東家給了吃的,乞丐說天色已晚無處可去,要借宿其家,東家答應(yīng)了,但乞丐說要睡東家的床,東家毫無慍色,也答應(yīng)了。如此,乞丐就在這位東家家里連著吃住了三天,第四天東家去叫乞丐吃飯,沒有聲響,打開被子一瞧,哪有什么乞丐,就一個金光閃閃的“金人”躺著。母親就是這樣教育我們,遇事要容忍,為人要行善,好人有好報。

在艱難困苦的日子里,我曾陪同母親去寧德,找親戚帶路去買便宜的咸魚。夜宿單石碑,天沒亮就起床,一大早趕著去買好,坐第一趟班車回家。然后挑著去鄰村董洋里挨家挨戶換番薯米,就這樣賺點差價解決生計。父親的一點工資養(yǎng)不活一家老小,大姐出嫁的早,十幾歲的大哥在生產(chǎn)隊勞動只算半個勞力,拿半個勞力工分。

因為祖上都沒有留下什么基業(yè),看著漸漸長大的我們兄弟只擠在老屋的一個房間睡覺,母親咬咬牙,120元賣掉了她最珍愛的蝴蝶牌縫紉機,另外湊了80元,總共200元做首付,買下了細叔公的半座房子??們r1000元錢,還是分期付款,每年200元。雖說是半座房子,但只有兩層,曾經(jīng)是租給別人釀酒的,被溫酒的煙薰得黑乎乎的,已經(jīng)修好的只有兩個房間。母親堅持把原本設(shè)計一層三個房間分割成四個部分,前廳一分為二,樓上樓下可做四個廚房。雖然當時還沒錢修葺,但將來有錢裝修,我們四個兄弟分家時就可以均分,以免財產(chǎn)糾紛。那時候我雖小,但知道那臺縫紉機對我們家的重要,兄弟姐妹的衣服破了靠它補,屁股、膝蓋、胳膊肘都是縫得密密麻麻、嚴嚴實實,比起別人家手工補的好看結(jié)實多了。舊衣服改小了弟弟妹妹接著穿,母親也能親自操刀。就是做一雙鞋墊也靠它呀,我清清楚楚記得母親做的鞋墊,舊布在里,外表是新的碎布。沿著鞋墊的形狀,縫得一圈又一圈,很是好看。她納的鞋底也特別厚實,在報紙上畫好鞋樣,蓋上鞋面布依樣裁剪,邊沿用縫紉機縫好,利用夜晚時光,在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納好。慈母手中線,兒女腳上鞋。那場景,終身難忘。有時候母親幫街坊鄰里縫縫補補,也會收到一些蔬菜、雞蛋、鴨蛋,正好可以貼補家用。

母親除了讀讀《圣經(jīng)》,最經(jīng)??吹木褪且槐救纭缎氯A字典》般大小的中草藥書,對著插圖去辨認各種各樣的植物,因而認得許多青草藥,懂得它們的功效,大概是遺傳自精通醫(yī)術(shù)的外公吧。

【母親(下)和她的姐姐】

母親一直期望我有其父之風,外公留給她的唯一遺物,一支美國派克金筆也偷偷地傳給了我,那上面還刻有外公的名字。可惜幾經(jīng)搬家,鋼筆不知所蹤。我也未能如母親所愿,有所成就。當年讀完初中,雖然成績優(yōu)秀,但生產(chǎn)大隊沒同意推薦我上高中,母親心急如焚,四處奔波,竭力爭取,雖然遲到了一個月,還是讓我跨進了大甲中學高一教室。高二迎考的日子,我有時挑燈(煤油燈)夜戰(zhàn),常常是她黎明前到我的房間吹滅燈火,又把我驚醒,挖挖鼻孔,被熏得都是黑的。1979年高考,她不顧惜自己的面子,放下身段,去鄰居家為我借了兩件夏天穿的衣服,又陪我赴古田城關(guān)趕考,借住在她寫信聯(lián)系好的朋友家里。那是我第一次進城,那時候古田城關(guān)和大甲之間只有一趟班車往返,都是擠得滿滿的。我會暈車,是母親搶個位子讓我坐著,三、四個小時車程,她就一直站著,一路顛簸。

直到我們兄弟姐妹長大,一個個走出了小山村,母親才恢復(fù)了舊有的大氣與自豪,挺直了腰桿,抬起了頭,于是又高興地在我們兄弟姐妹之間穿梭幫忙。后來她隨二姐把戶口也遷到了南平,在南平住了十多年時間,還有兩個弟弟在一起,掌管著一個大家庭。我有幾次去南平過年,她都要帶上我去四鶴街道的勝利街采購,提著大袋小袋,雞鴨魚肉,備足年貨。

(回鄉(xiāng)探母,攝于老屋)

 晚年的母親回到大甲老家居住,平日鄰里之間串串門,家門口種種菜,后來翻不動地了,都是叫大哥來翻好,她專門負責澆水澆糞,管理收成。每個星期天是必定要去教堂做禮拜的,有時候她也上臺主講,總是很認真地提前備好課。有到古田、南平,如果是禮拜天,她一定去教堂聽講,并且做好筆記,回來整理,然后回老家主講。

2008年12月12日我回鄉(xiāng)看望母親,發(fā)現(xiàn)她在灶臺前一臉茫然地拿著一勺水要倒電飯鍋,我一看電飯鍋的內(nèi)鍋還沒有放進去,卻把菜刀放在電飯鍋里,我忙問她:“你這是做什么呀?”她回答說:“煮飯給你大哥吃?!边@是她第一次輕微腦梗,神智雖不清,但依然記得要給兒子做飯。接來古田我家,請了醫(yī)生來看,掛了幾天瓶,馬上就好轉(zhuǎn)了。住了一個月,她便吵著要回家,她說:“70不過夜,80不出門。我都馬上80的人了啊,要早點回去。”

80歲大壽那年,我們兄弟姐妹帶著晚輩們回老家給她老人家拜壽。大年三十,忙前忙后的母親端著一大鍋燉豬肉,被門檻絆倒,造成了肩胛骨折,從此身體狀況就開始走下坡了。這之后的又一次摔倒,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我們包車把她送到縣醫(yī)院,由于年紀大,醫(yī)生建議保守治療,不做手術(shù),幾個月后她奇跡般地站起來了,原來我們私下還以為她從此會臥床不起。但畢竟年事已高,只能是偶爾到門前屋后走走。我曾在一篇抒寫故鄉(xiāng)情懷的散文《巍巍院后山》寫道:“從前回故鄉(xiāng),她總是依依不舍送我到橋頭。后來啊,邁不動雙腿,她只能送我到門口。再后來,躺在床上的她,只能揮揮孱弱的手,輕聲說再見!”表達母親對我們的關(guān)懷,和我們對母親的愛戀。

母親也關(guān)心國家大事,每天看電視新聞,從中央臺新聞聯(lián)播到古田電視臺新聞。有一次我回老家看她,她問我:“最近怎么都沒有看到你上古田電視了?”原來她是如此關(guān)注著我的行蹤,那些年我組織開展一些大型教研活動,偶爾有露面,講幾句話,她便特別上心了。假如她還活著,看到我今天能更多地在屏幕上露露臉,那該多好,她會多高興啊!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不辜負期望,就是為了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母親喜歡打麻將,但她從未去外面跟別人打過,都是逢年過節(jié)大家回來了,擺上一桌熱鬧熱鬧。我一般不參與,只是偶爾觀戰(zhàn),如今想來多希望還能陪她打打麻將,正是子欲孝而親不在了。她一生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老家,然后就是南平,去過最大的地方就是省城福州,假如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帶她去她喜歡的大城市走走。

母親第二次患腦梗就嚴重了,右手右腿癱瘓,大嫂把她從大甲護送到古田縣醫(yī)院,我們陪她住院治療了一個月,然后在我家住了半年。她一直要我們送她回老家,不愿意老死他鄉(xiāng)。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留她過一個年,我心里明白她己時日無多,這樣的機會也許就這一次,風燭殘年的老人,風一吹就滅了。大年初二,我們就專車把她送回老家。在我家期間,我還專門學了幾首她最喜愛的基督教歌曲,下班回家陪她唱。坐在輪椅上的她遲緩而輕聲地哼著,唱著唱著我每每潸然淚下,曾經(jīng)那么漂亮大氣、充滿活力的母親,猶如一顆老樹,就這樣漸漸地枯萎了。晚上時間,她有時睡不著,也會要我扶起來坐著,跟我聊天,談曾經(jīng)的過往,從嬌嬌小姐到農(nóng)婦,又到教師,再回歸家庭主婦。她很知足,人生無憾。我們兄弟姐妹給她的零花錢都攢著,定期存在農(nóng)村信用社。后來請保姆、買公墓、辦喪事都是花她自己攢下來的錢。回家以后的母親一直臥床不起,大哥大嫂忙不過來,我們請了一個保姆,在外地的兄弟姐妹輪流回去陪伴,晴好的日子,推著輪椅,讓她多看看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看看熟悉的街坊鄰里。

2015年的夏天,臥床整一年的母親真的走了,離開了真愛著的我們。頭一天我回老家,在她的房間打地鋪,陪她度過了人生的最后一晚。根據(jù)她的遺愿,我們把父親留給母親的唯一遺物,一枚金戒指送給了保姆,感謝她半年來的精心照顧。我們在城郊選擇了一處依山傍水的公墓,把父親母親合葬。

感謝母親,她教育了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感謝母親,她激勵了我面對困難不氣餒;感謝母親,她的文化底蘊深深地熏陶了我。母愛之光,永駐我心。

幼年母親(前排坐地左),1938年冬天攝影連江全家福。

責任編輯:陳秋鳳





返回首頁
相關(guān)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wǎng)簡介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寧德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wǎng)絡(luò)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