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長征路上奔小康 看各路記者的關注焦點
寧德網
中國網信網消息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湖南站行程圓滿結束。幾天的采訪中,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商業(yè)網站、客戶端及湖南地方媒體共52名記者重走長征行軍路、傾聽紅軍長征事、采訪精準扶貧點、聽取脫貧致富經。這里,中國網信網記者為您講述幾天中記者們關注的那些人、那些事。
千龍網記者包萌是此次湖南站的接旗手。在本次活動中,她最關注農村電商的發(fā)展情況。她說,沒想到農村電商發(fā)展這么快,這么緊跟潮流。在因習總書記調研而聞名的十八洞村,農民們在網上銷售土雞蛋時,將進村挨家挨戶收購土雞蛋的情況進行網絡直播,讓消費者清楚地了解所購買的產品。這一舉措取得良好效果,短短幾天方圓20里村莊的土雞蛋全部銷售一空。直播這種時下最為流行的傳播方式被十八洞村民活學活用在農產品銷售上,宣傳了鄉(xiāng)村,造福了百姓。當年紅軍用智慧和堅持走完了長征,現在,農民同樣用智慧、堅持和誠信實現脫貧致富。
圖為千龍網記者包萌在采訪十八洞村農村電商負責人(中國網信網 徐可攝)
央視網記者郭城,是一位很關注細節(jié)的記者。從果園里果實的收成到農村電商銷售時的聊天記錄,都是他的采訪點。他不僅認真傾聽村干部介紹的情況,更將注意力集中在致富帶頭人在落實政策時的具體措施。他說,農村的脫貧致富,帶頭人是關鍵,只有每個村的帶頭人在基層扎實做好每個細節(jié),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
圖為央視網記者郭城在接受湖南地方電視臺的采訪。(中國網信網 徐可攝)
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淼在桑植縣洪家關村賀龍小學遇到一位11歲的姑娘小珊。小珊是班長,學習成績很好,她和兩個弟弟妹妹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時只要回家有時間,她就會幫助爺爺奶奶做家務和照顧弟妹。小珊說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很想他們。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好好學習,考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楊淼很心疼留守兒童,她想要持續(xù)關注留守兒童,希望能夠調動媒體的力量和社會資源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并能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讓孩子的童年不再有缺憾。
圖為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淼和小珊同學的合影。
中國日報網的外籍記者Tyler Terrance O'Neil(美國),是本次采訪團中唯一一位外國記者。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大山深處的中國鄉(xiāng)村。村里的龍德成老人讓他印象深刻,他說,過去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很惡劣,經歷也很艱辛,但老人依然很樂觀,這讓他從老人身上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他看到村莊過去的圖片,山路崎嶇、道路難行,他為這兩三年中村莊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而驚嘆,也為中國人勇于開拓的精神感到震撼。他說,通過這次采訪,他明白了為什么中國把脫貧攻堅比喻成新長征,他們的共同之處就在于:同樣要克服很多困難,同樣需要執(zhí)著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
圖為十八洞村村民龍德成老人與O'Neil分享她的經歷(中國網信網 徐可攝)
中國軍網陳竹青說:“出發(fā)之前,我最想知道的是重走長征路的意義到底何在。來了之后,我覺得我找到答案了。”她說,重走長征路是一條尋找初心之旅,從長征途中通道轉兵工農紅軍不畏艱辛,到村民老大爺的父輩當年為紅軍帶路,再到中華民族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艱難攻關,我們從來都沒有忘記初心。時代在變,沿著長征的根繼續(xù)前行不能變。我們要知道我們是從哪來的,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知道我們該往何處去。(中國網信網 徐可)
圖為中國軍網客戶端編輯陳竹青,在獨臂將軍賀炳炎的圖片前她駐足良久,她說,賀將軍忍痛鋸斷右臂的故事讓她感受頗深,敬意油然而生。(中國網信網 徐可攝)